國際教育旅行課程化 奠基迎向世界的自主力

  林口康橋九年級新加坡國際教育旅行於113學年進行課程化轉型,將短期活動轉化為結構化的學習歷程,並以「新加坡與台灣之異同」為核心探究主題,串聯行前研究、實地踏查、成果發表與學習反思。透過跨領域、問題導向的學習模式,學生不僅拓展了國際視野,更在建立探究鷹架的過程中培養了能批判思考、團隊協作、溝通等軟實力,為未來無框架的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教師共備同行,讓學習更有溫度與厚度  

  歷時五個月,由教務處課研組與探索教育中心活動組共同規劃,邀集27位教師組成跨領域教學團隊。暑期,教師們先行前往新加坡進行場勘,擬定27組學生研究主題,以及主題對應的田野場域,確保開學後學生能順利展開後續的探究任務。

  為使學生探究歷程具備扎實架構與基礎,教師團隊齊心投入跨領域共備,透過Canvas平台共享教學策略和資源,確保教學目標的一致性,一步步引導學生建立屬於自己的問題意識,學會如何提出問題、如何查找資料、如何與人合作、如何將所見所學轉化為有意義的表達,而非單向的知識灌輸。這樣「帶狀式」的課程設計,從前期研究到成果反思,透過持續累積與系統建構,逐步提升學生的學術思維與實作能力,培養他們從「學習的接受者」成為「學習的主人」。

跨文化實地探索,連結真實與知識

  六天五夜的行程中,學生深入探訪新加坡具代表性的地標與文化場域,同時也與多所當地中學及大學進行交流。透過校際互動,學生得以與外國同齡學生對話,彼此分享和學習,同時也藉此機會觀察與思辯不同教育體制與文化背景下的學習樣貌,深化對「異同」議題的理解。

  而在「城市探索」任務中,學生運用實境解謎APP,在12小時內自主搭乘大眾運輸,完成遍布新加坡各地的30項任務,進行田野調查與資料蒐集。高自主性的探索過程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組織規劃與團隊協作能力,還能透過實地行動將前期研究所學具體化,成為深具挑戰與意義的學習經驗。

學習在結束後發酵,轉化為更大的可能

  新加坡國際教育旅行雖已結束,但對每一位參與的學生來說,學習仍在延續。旅行回來後,九年級學生在中學想想廳舉辦了成果展,每一組學生站在自己的作品前,自信地向學弟妹與師長分享這段學習歷程。有的探究臺新飲食文化的差異,有的比較兩國自然生態系統,有的從歷史脈絡分析城市樣貌的演變——每一份成果,都來自真實的探索與思辨。他們學到的,不只是關於新加坡的知識,而是一套學習的方法、一份主動探索世界的熱情,與一種勇敢面對挑戰的態度。

  九年級新加坡國際教育旅行課程化成功的背後,是一群願意投入的教師們。這項計畫的價值不僅在於學生成果的展現,更體現出跨單位、跨領域合作所能實現的課程創新,透過教師之間的協力合作與創意激盪,逐步建構出具有學校本位精神的特色課程模式,賦予校本課程更深厚的教育意涵。結合理論與實務、校內與國際、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投入,我們期待,這樣的學習旅程能成為學生未來人生中,不斷拓展視野與能力的起點,陪伴他們一起走向更寬廣的世界。

In the 113th academic year, the Grade 9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rip at Kang Chiao Linkou was transformed into a structured curriculum. Centered on the them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ingapore and Taiwan,” the program includes pre-trip research, field study, presentations, and reflection. 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local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ongoing learning model helps students develop academic thinking and practical skills, shifting from passive learners to active participants in their education.

zh_TWChinese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