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承與逆境中成長 林口康橋勇奪2025 iGEM金銀雙獎

  「iGEM 國際遺傳工程學機器設計競賽」由麻省理工學院創立,被譽為全球最大的合成生物學競賽,而林口康橋已連續三年於 iGEM 取得佳績。2023年首次參賽,團隊以促成蚓激酶自動化、人道化生產研究一舉摘金,並獲得「最佳網站」與「最佳報告」兩項特別獎提名;2024年持續於先前的研究基礎上鑽研,並開創心血管疾病治療的新方法,再奪銅牌。

  今年(2025),本校兩支代表隊皆寫下亮眼成績,由校內 iGEM 課後班主力組成的 Taipei-KCISLK-V3 榮獲金牌,更再次入圍了「最佳網站」與「最佳報告」獎項;而由十二位中學部學生自主組成的 KCISLK-Taiwan 則以堅毅不懈的精神獲得銀牌。

Taipei-KCISLK-V3《HeartBeaters》:從傳承到深化,心血管研究的第三年

  自 2023 年的 V1 團隊起,隊員們便持續投入心血管疾病相關研究,而今年的 V3 團隊延續這份脈絡,聚焦於早期診斷的生物感測技術,利用生物檢測試劑監測體內相關指標,再將資料傳輸到App,期望能用更友善的方式協助使用者掌握心血管健康狀態。團隊以十一、十二年級學生為主力,聯合七所學校學生共同組隊,並由歷屆V1與V2的林口康橋學長姐擔任Secondary PI、顧問及助教,共同支撐整個研究方向。

  團隊中最特別的傳承,由子媛的角色轉變可見端倪。去年以選手身分參賽,因為喜歡實驗而投入;今年再次加入時,她已從學習者變成協助者——助教。她陪著學弟妹進行訪談、協助實驗紀錄、協助網頁內容方向,也分享自己曾經遭遇過的難題與改進方法。子媛分享,第二次參賽讓她理解到:「教學相長會讓人看見不同角度。」而她過去從學長姐那裡得到的引導,如今也以另一種方式回饋給團隊。這份從 V1、V2 到 V3 的傳承,不只是知識的累積,更是一種文化與學習精神的延續。

KCISLK-Taiwan《LarVase》:從零開始的勇氣,用自主學精神登上國際殿堂

  對由十二位學生自主組成的 KCISLK-Taiwan 來說,今年的iGEM更像是一場「從零開始的冒險」。基於對生物與環境議題的共同興趣,他們在2024年的11月就決定自組隊伍參賽,團隊延續部分去年 V2 的成員,再加上新加入的夥伴。他們以黑水虻幼蟲(BSFL)的廚餘處理為題,嘗試將能分解纖維素的酵素基因導入大腸桿菌,以促進廚餘轉化效率,打造更永續的資源循環模式。

  雖然隊伍中包含具有參賽經驗的隊員,但團隊最初的路卻依然走得艱辛。寄出給大學教授與實驗室的信多數都石沉大海,且五月份正逢升學準備高峰,實驗室與計畫進度卻仍遲遲沒有著落。直到一次偶然的參訪,他們遇見黑水盟(昆億生物科技)以及願意提供協助的教授。隊員陳家蓁分享,在最接近放棄的時刻,出現願意指引方向的人,對他們而言是最大的幸運與感激。正是這樣的過程,才讓他們重拾信心與力量,團隊的默契與信念也在長時間的碰撞、修正與堅持裡緩緩沉澱成形。

在困境中勇往直前,看見自己的無限可能

  對許多隊員而言,iGEM 的第一步其實是來自興趣與好奇。十一年級的吳宇錀回憶自己最初的想法:「聽說iGEM很有挑戰性,也能和各國的高手交流。」然而,真正投入後才看見競賽的龐大,感受到現實的壓力,學業、活動同時進行,必須額外花費時間理解實驗運作,補足背景知識,卻也發現「原來我真的做得到」。今年兩支隊伍的成果,即象徵著學生在真實挑戰中的自我成長,有人擅長實驗,有人負責網站架構、繪圖設計,也有人投入社會實踐的企劃,他們研究其他隊伍的成果、檢討去年收到的評審回饋,嘗試讓自己的研究更完整、更具實際應用性,不同專長的同學彼此補位,從實驗台前到電腦屏幕後,每個人都在為共同的夢想努力。

  這不只是一場合成生物學競賽,更是一場跨領域、跨語言、跨文化的科學挑戰。他們用努力、好奇與熱情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更真實體現了林口康橋的核心價值——「正直」、「關懷」、「探索」與「恆毅力」,以及6C(Character、Communication、Citizenship、Creativity、Collaboration、Critical Thinking)學生學習圖像。相信這些寶貴的經歷都將成為未來學習路上的珍貴養分,引領著他們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Founded by MIT, iGEM is the world’s largest synthetic biology competition, and KCIS Linkou has earned distinctions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After winning gold in 2023 and bronze in 2024, the school continued its momentum in 2025: Taipei-KCISLK-V3 claimed a gold medal and was again shortlisted for Best Wiki and Best Presentation, while the student-initiated KCISLK-Taiwan earned silver for its perseverance.

Building on prior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the V3 team developed a biosensing system for early diagnosis, supported by alumni who returned as advisors and teaching assistants. Amber Huang’s shift from participant to mentor highlights the team’s strong tradition of knowledge sharing from V1 to V3.

KCISLK-Taiwan undertook a true “from-scratch” journey, focusing on BSFL-based food-waste processing by engineering cellulase-producing E. coli. Despite early setbacks—unanswered outreach and slow progress during the academic peak—they eventually gained crucial industry and academic support that strengthened their resolve and teamwork.

For many students, iGEM grew from simple curiosity into a transformative challenge demanding scientific rigor, time management, and cross-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Their accomplishments reflect both scientific strength and the school’s core values, providing meaningful experiences that will continue to shape their learning and growth.

zh_TWChinese
返回頂端